人臉識別技術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15年德國漢諾威國際電子商務展覽會的開幕。在那里,阿里巴巴集團前執行總裁馬云公布并演示了一種新的支付認證技術——人臉識別支付技術。簡單地說,以后用支付寶進行付款時,只需刷臉就可以通過完成支付。此舉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,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成為現實,充滿新鮮感。
到如今, 刷臉支付企業代理公司發展的如火如荼,支付寶、微信等支付行業巨頭當仁不讓,都想自己在這一領域撈一杯羹,雙方展開了一個激烈的競爭。隨著5G時代的到來,人臉識別支付似乎是支付創新的下一個風口,但浪潮的背后也是這項技術帶來的風險,刷臉支付代理商和客戶也不容忽視。
如果我們回望近十年的中國企業支付服務市場發展變化,你會發現變革總是來得劇烈而又自然。
2010年10月,支付寶在中國推出首款二維碼支付技術。僅僅三年過后,中國發展移動電子支付企業市場就進入了爆發式增長,總體進行交易數據規模不斷突破1.3萬億元,其中,支付寶作為一家獨大占據了70%的市場份額。
2014年春節張小龍的微信團隊推出的微信紅包創意讓市場陡然變天,微信領取從3.3%的市場份額占比一躍而起,支付寶在這一年的大年節度過了最難過的一天,就連馬云也不得不在感觸這場微信紅包的成功簡直是“珍珠港偷襲”。
未來就在眼前。曾經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看到的場景現在觸手可及。手機進行支付服務覆蓋到菜市場和煎餅攤,人工智能可以戰勝人類世界圍棋高手,刷臉支付企業落地商超影院……人臉識別是通過人工智能的一部分,以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,正大量數據應用到教育我們的生活中,比如刷臉支付。
事實上,這項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進入科學領域,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,人臉識別技術仍處于研究階段。到20世紀90年代,人臉識別才在歐美發達國家發展進入初級應用研究階段。
刷臉支付的未來發展需求
人臉支付極大地方便了支付流程,縮短了支付時間。但刷臉支付離全民教育普及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。
與二維碼相比,刷臉不僅是支付能力的獲取,也是服務能力的擴展。而這同時也是我們對于企業商家而言,最有吸引力的地方。但刷臉支付仍然是輔助支付,如果沒有更多符合額外特征的需要,刷面支付可能難以適應市場一段時間。
另外有一個企業需要進行解決的場景需求,就是通過聚合的問題。二維碼時代,微信支付、支付寶、銀聯等二維碼聚合在一起,提供全面的商戶服務計劃,成為聚合支付服務提供商。而刷臉支付企業目前我國仍然沒有問題出現聚合的發展跡象。面部掃描支付更加復雜,使用不同的算法、渠道和數據,因此短期內不太可能進行聚合。但從商戶端來看,如果我們需要社會支持多種刷臉支付發展方式,就需要進行配置多個終端,這對商戶的收銀系統學習壓力是非常具有巨大的。
電話:0755-81756682
傳真:0755-81756681
郵箱:szjocat@126.com
深圳市龍華新區大和路硅谷動力清湖園A9棟2樓
深圳市優卡特電子有限公司